灵秀女性网

位置:首页 > 音乐 > 内地音乐

混搭音乐因为《阿姐鼓》不能错过朱哲琴

在香港的演出最后,在乐迷的要求下,朱哲琴再唱起《阿姐鼓》,现在回过头来看看,这早已成了她的成名立身之作。香江边的朱哲琴面对的是观众久久不肯离去,自己的名字被台下热烈呼唤,使得她不得不返场以粤语向观众问好。

混搭音乐因为《阿姐鼓》不能错过朱哲琴

混搭的音乐形式 香港、北京观众接受程度不一

冬不拉大师库尔曼江、布依族歌师郭涌、蒙古乐师金山与哈斯巴根……朱哲琴在香港、北京的演出中隆重推出各位身怀绝技的民族歌乐师,而她自己则扮演了一个导航者的角色,又如民族乐使者,用独具特色的歌唱把这些音乐串联在一起,引领观众走进古朴奇幻的民歌世界。

当演出舞台中缓缓浮现出诗句,观众们都凝神屏息,变幻的天地开合之间,山水与村寨渐次显现。虽然以民族乐为基调,但用多媒体在开场制造的梦幻世界仍摄人。

在香港的演出最后,在乐迷的要求下,朱哲琴再唱起《阿姐鼓》,现在回过头来看看,这早已成了她的成名立身之作。对朱哲琴本人来说,时隔多年再回香江,以一种新的身份,新的演绎形式,着实令人激动。

香江边的朱哲琴面对的是观众久久不肯离去,自己的名字被台下热烈呼唤,使得她不得不返场以粤语向观众问好。相比之下,演员在北京的轰动效应并没有这么大,反而让人觉得“极力将中国民族音乐的丰富或细碎全部搬上去,显得整台演出有些松散。”有观众觉得因为音乐素材太丰富,产生了“先是内蒙古又去新疆马上又到西藏”的疲惫感。虽然如此,最后全场观众还是给予朱哲琴和众多民族音乐人热情的掌声,因为无论如何,这样的演出都是一种尝试和一次迈步。

褒贬不一的评价

朱哲琴:提供一个保护民乐的参考方式

其实不只是在北京,此前,朱哲琴在杭州时就曾多次被问到“民族音乐加入现代化元素后会不会让人反而难接受”、“把原生态音乐带到大剧场不就脱离了其原来的生存环境”之类的问题。朱哲琴的回答始终诚恳,就像她从不说自己这种方式有多好,她觉得面对现在的整个社会文化环境,自己所做的不一定是圆满的方案,但做一些努力去保护总比什么都不干好。她觉得,毕竟自己为保护民族音乐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方式。

这么多年来,朱哲琴一直在路上,“采集”是她做音乐的关键词,而她的团队,也是在路上壮大起来的。对这个团队来说,本来,这次的四城巡演就是一个尝试和摸索,只有各种各样褒贬不一的反馈才能为他们指明之后的道路。比如在朱哲琴的计划里,后期会发行一套双CD,“一张是民间音乐的原样,另一张是根据原样来发展的演出版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