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秀女性网

位置:首页 > 电视 > 内地剧

纪录片《超级工程》引关注 只记录不批判

内地剧5.69K

继《舌尖上的中国》后,央视又推出了一部重磅纪录片。对此,总导演李炳接受本报专访时称,这部片子只是在重要的节点帮助大家见证这些超级工程,讲述工程的故事。A:《超级工程》和《舌尖》是不同的类型,《舌尖》是用一种乡情的方式表现当下的生活方式,我们则选择关注工程和工程背后的人。

纪录片《超级工程》引关注 只记录不批判

《超级工程》海报

继《舌尖上的中国》后,央视又推出了一部重磅纪录片。9月24日晚10:40,《超级工程》在央视一套的“魅力·纪录”栏目首播。

记录“港珠澳大桥”、“上海中心大厦”、“北京地铁网络”、“海上巨型风机”和“超级LNG船”五大工程的该片,在2012春季戛纳电视节上,获得了比“舌尖”更多的关注。老饕陈晓卿也认为记录工程项目的《超级工程》“很牛很牛”。

在温州动车事故、哈尔滨塌桥等诸多工程事故之后,《超级工程》势必将与这些现状联系在一起。对此,总导演李炳接受本报专访时称,这部片子只是在重要的节点帮助大家见证这些超级工程,讲述工程的故事。本报记者龚义群 长沙报道

观众反应 惊叹之余,呼吁安全工程

在播出前,《超级工程》已有不少宣传信息,《港珠澳大桥》和《上海中心大厦》两集播出后,引发微博一片赞叹之声。不少网友表示此片让“理工科完胜”,“工程太难太复杂了,小白领需要好好补课”。不过另一种声音的出现频率也不低——今年工程事故频发,哈尔滨塌桥事故、屡屡发生的电梯安全事故已产生了不少难掩的怨言和质疑。以工程为叙事对象的《超级工程》,势必将与这些现状联系在一起。如网友“你说的不错我有同感”说,“工程不过刚刚开始就拿出来吹捧,后面困难还有很多,是否能顺利完成还真让人捏把汗啊,到底是谁,有多需要预支这些题材呢?”还有不少网友则在呼吁工程安全,如“小七球”说,“需要mega project(超级工程),但更需要safe project(安全工程)。”

导演解读《超级工程》总导演李炳

[谈选材] 不回避负面,记录在建工程

Q:什么时候开始策划《超级工程》?

A:2011年4月26号正式确立这个项目的。当时央视希望能拍摄一个现实题材的纪录片,既要让国内观众喜欢,国外观众也会喜欢看。在多个题材里,我们最后选择了做一个工程类的纪录片。

Q:为什么会选择做五个建筑项目?

A:我定了一些标准,要先做一批大的,规模要达到标准。同时,必须是不同领域的项目,这些项目在其本身的领域里,科技含量和水准要国际领先,而且要关系民生、关系未来,关系到那个领域未来发展的方向。还有一点,项目必须是非常鲜活,带着热乎劲的,观众看到的就是身边发生的。当你看完这个纪录片,到了陆家嘴看到上海中心大厦有工人在施工,会知道他们在做什么、已做了些什么。我想,这就是现实题材的力量

Q:在工程安全事故频发的当下,做这些在建工程,会不会有顾虑?

A:我们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,确实经常会有工程的负面报道,这是无法回避的,我觉得我们应该去记录它。我们在做“北京地铁网络”时,参考了一些60年代的影像资料,那些当时进行的东西现在已经没法去重拍,就算能重拍,历史的厚重感也无法取代。现在,这些工程正在发生,必须去记录他们的进行。我们只记录,没能力也没资格去评判,只是作为时代的记录者必须替观众去看、去记录发生在身边的工程。

[谈创作] 把陌生、抽象的工程可视化

Q:这些工程涉及多个方面,需要很多知识储备,可以介绍一下团队吗?

A:基本都是70后。现在有报道说是80后团队,那是因为有一个导演是8字打头。总体来说,大家都有十几年的从业经验,但很有活力,想做一些不同的、鲜活的东西。

因为涉及很多行业化的东西,我们想过要找一个全面的专家,但最后发现这是不可能的,这五个题材是桥梁、船只、风能等等,完全是不同的领域,就算找个院士,也没有办法。最后,就需要我们团队真正进入到这些领域,我们先吸收,然后再用电视语言给大家展现出来。

Q:采取怎样的手法,让观众容易接受?

A:我们要做这个片子的时候,有一个心态,不是给大家科普的,不是要讲一些艰涩的数据、工程的术语。在做一些偏专业的注解时,我们运用了CGI(电脑三维技术),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可视化,让观众能形象可感。解说语言上,也做了一些处理,出镜的这些工程师们说得通俗易懂,涉及数字时,用了不少类比和对照。

[谈评论] 无法承担过多附加值,只是纯粹记录

Q:第一集播出后,你看到网友的评论了吗?

A:从创作到播出,一直非常有欲望想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。在网上看了,大家有各种各样的观点,我尊重大家的不同意见。

Q:有人把它与《舌尖上的中国》比较,认为知识性大于故事性,难以普及,你怎么看?

A:《超级工程》和《舌尖》是不同的类型,《舌尖》是用一种乡情的方式表现当下的生活方式,我们则选择关注工程和工程背后的人。我们先天具有一个问题,工程本身就有陌生感,不像美食一样跟生活贴得很近。但是对于陌生观众会有强烈的好奇,形成一种冲击力。我们也是在讲故事,不是在做科普。怎么建桥、有些什么问题存在,这个过程也有纠结有突破,跟《舌尖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故事叙述方式。

Q:之前《舌尖》让一些人看到了美食力量,也有人恶搞地沟油。《超级工程》出来之后也有观众提到豆腐渣工程。

A:大家给了片子太多承担的附加值和意义,我们的目的是让你了解可能永远不了解的领域,想让大家了解中国正在发生什么。比如上海中心大厦外面隔了一堵围墙,对于大部分人来说,一辈子可能都没机会知道围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。用我们的眼睛,在重要的时间节点上帮大家一起见证,至于更多的,是我们无法承担的意义和附加值。这只是一部关于工程类的纪录片,更多的内涵和崇高的意思附带不了。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部纯粹的、讲述工程故事的纪录片。

Q:那么,你希望观众能从中得到什么?

A:观众看完之后,想通过做一些什么事情改变点什么,能达到这个目的,就行了。我希望这个片子能给人这种力量和欲望。其他,就不用赋予太高的意义了。

作品介绍

当《舌尖上的中国》摄制组在全国各地记录美食时,导演李炳带着他的团队开始跟踪记录“北京地铁网络”、“上海中心大厦”、“港珠澳大桥”、“海上巨型风机”和“超级LNG船”五大在建工程。拍摄耗时一年,摄制组记录了这些工程在建设中的重大节点,并首度揭秘北京地铁建造的历史过程、三维动画展示上海中心大厦的绿色环保设计等等。9月24日晚,《超级工程》的第一集《港珠澳大桥》播出。